
运放电路分析方法
虚短虚断法
示例1:T型反馈比例器
利用虚短虚断法(如字面意思,无电流流入,输入两端电压相等)可解得:
假设把R1=R2=R3=100KΩ,RSET = 1KΩ,带入上式可解得uo = -102ui
在tina中仿真得到
这个电路优点在于通过改变Rset就可以得到大的增益,而使用基本的反向比例放大电路,当增益越大时所需电阻就越大,大电阻会引入噪声和成本。
示例2:加法器
同相加法器
使用叠加原理求U+的电压,可以发现电路就简化成最一开始学的同相比例放大电路。
反相加法器
示例3 :减法器
使用虚短虚断分析电路可解得:
缺点
- 输入电阻较小
- 增益调节需要两个电阻同时变化
- 对电阻的一致性要求很高。在实际应用中,要保证上下两路
相等,对电阻精度要求很高。
基于此,许多运放厂家生产了集成差动放大器,解决了第三个问题。
当基准源不为0时
利用叠加原理
仅有u1输入时:
仅有u2输入时:
当仅有VREF输入时,与仅有u2输入类似:
最后得:
这个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十分重要!!!!
下面对书中AD8275实现的电平移位电路进行仿真
左图下面电路使用戴维宁等效,等效电路等于右图。而右图这个电路就是上面讲的三输入减法器。
可以看到输入信号-10V-10V变为0-4V范围变化,即实现了衰减且移位。
例4:三运放仪表放大器
由减法器缺点1改善而来的器件,它具有两个高输入电阻的差动输入端,输出为两个输入端电位差的指定增益倍数。它的输入输出关系,与减法器相同,均为:
此电路增益表达式为:
它的输入端是高阻,即输入电阻接近无穷大
它的增益通常是一个电阻调节
彻底解决了减法器的三个缺点
整体表达式:
例5:双运放仪表放大器
推导十分复杂,有两种方法 1.叠加原理 2.直接推导(利用KVL,KCL)
这里只给出输入输出表达式:
例6:压流转换器(恒流源)
左图RL在电源端接法:
右图RL可以接地:
缺点:
电压与电流时反向的,当设定电压增加时,电流减少,不符合常识操作
受电源纹波影响较大
例7:Howland电流源
这个经典电路解决上面电流源的缺点。
当不接入负载电阻的时候可以看出电路的正反馈系数,与负反馈系数完全相同:
当接入负载电阻时,
最终可得:
缺点:
- 对元件匹配精度要求极高(类比减法器的电阻网络)
- 使用集成差动运放无法接成,因为一般这个管脚不引出
- 无法输出大电流,运放输出电流有限
例8: 利用集成差动放大器实现的压流变换器
这个电路是howland电流源改进,可以使用集成差动放大器接成。这个电路也有个一个弊端,R1需要匹配,这也很不好。
推导原理首先判断负反馈成立,然后使用虚短虚断求解:
再次进行改进
输出表达式:
这个电路仅需要一个R1,这个电路也有缺点引入的这个运放会导致高频性能下降。
大电流扩流
引入的这个管子对运放电路分析没有影响,把电源里的电流引入扩大负载电流。
例9:使用集成仪表放大器实现压流转换器
当需要输入电阻很大时,我们可以利用仪表放大器特点(高输入阻抗),采用集成仪表放大器实现压流转换。
AD620输出表达式为:
在利用AD705射极跟随器虚短虚断可得:
注意:此电路不能使用扩流思想
例12 光电放大器
电路图:
图中的运放为单电源供电,左边的光电二极管作用是把外部的光强转化成电流信号。BF862是一个JFET,UGS(OFF) = -0.8V,IDSS = 10mA,求出电压与流过光电二极管电流的关系。
分析步骤:
判断静态与电源供电,由于现在是单电源供电,供电电压5V,所以运放正常工作电压范围是0~5V,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静态点就是2.5V,处于中心位置。所以,运放同相输入端,5V电源经过两个电阻分压电位为2.5V,并联的这个电容是滤波作用。
反馈极性判断, 输出电压VOUT经过反馈电阻到源极跟随器的门极,由前面的知识可知,G、S两端电压极性相同,S极接反相输入端,所以这个反馈是负反馈(F<1,AF>1),满足虚短虚断条件。
利用虚短虚断可知,S极电压约为2.5V,所以IS = 2.5mA。由JFET伏安转移特性公式可以算出UGS,即可得G电电位为2V。
光电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
我们在这个电路中使用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,当没有光照的时候会有暗电流,数量级pA~nA。
由于JEFT的GS极之间阻抗很大,几乎没有电流流入,所以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流全部来自RF可得:
仿真结果
当光电二极管电流为1uA正弦波,根据计算公式可得VOUT = 2±0.1V
大运放法
一些看似十分复杂的电路,如果能将其分解为一个多级高增益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的集合,可以将其中的多级高增益放大电路,用一个大运放代替。
例1 串联复合型放大电路
我们只看输入端与输出端可以把上面这个电路等效为下图
这是一个经典同相比例器,增益为100倍。
我们再看这个大运放内部,AD8603的输出端接到第二个运放的同相输入端,这个运放的接法也是100倍同相放大。所以大运放内部第二个运放的作用是将AD8603的开环增益增加100倍。
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样做是为了拓宽AD8603的频带,因为AD8603的输入特性很好,但是缺点是带宽比较窄,开环增益增加100倍,相当于幅频特性向上平移40db(dB单位)。
测量运放开环增益
我们知道一个运放的开环增益很大,输入只要有一个很小的直流量(失调电压),输出必定被憋死。那我们如何测得这个开环增益呢?一般来说我们去搜这个运放的芯片手册,手册上有写这个开环增益。我们想在仿真软件中测得,使用下面的方法。
这个电路测量思想也很巧妙,我们已经知道运放的这个特性,想在测开环增益时不放大输入端的直流量,使用一个大电感连接输出端与反向输入,即通过负反馈作用让运放的输入电压即失调电压等于输出电压,输出的直流电位被限制。而在测交流电压时我们需要让运放开环增益施加在这个交流量上。图中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刚好满足我们的需求,即大电感阻交流通直流,大电容通交流阻直流。
通过示波器可以看出
VF4端有10uV的失调电压,VF2端也有10uV的失调电压(直流偏移量),并且输出没有憋死。输入电压为1uV正弦波,输出约为25mV正弦波。
幅频特性
下面的线即是OPA277的开环增益图,可以看到在1MHZ时增益为0。上面的曲线则是左边增加一个运放扩展频带后的增益曲线,可以看到带宽被拓展。
注意:此拓展带宽的方法实际中极不稳定!!!!!!!!!!
例2 多级含负反馈BJT放大电路
这个电路十分复杂,如果我们使用前面晶体管章节的知识来解电路的静态、动态,能给人算死+累死,所以换种方法分析就能简化。
我们先把反馈环路去掉不看,这个电路为三级放大电路,第一、三级电路为共射级放大电路,第二级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。信号加载第一个管子的B、E极之间,所以我们就把A点和B点(反馈环路正好也接回这个点)看做运放的+、-端。
电容在信号频率较大时看做短接,使用环路极性法能够分析A点引起的正变化,经过多级放大电路输出也为正变化,同理B点的正变化引起输出负变化,所以前面A、B为+、-端假设没错。
接着我们加入反馈环路,可把电路简化为:
增益可以求得:
我们想一下虚短虚断是否成立?
虚短:我们一般分析闭环增益考虑不是静态值,而是动态的信号。当动态时,A点电压变化量与B点变化量大小差不多。
虚断:流入A端电流很小,我们只用看
仿真结果
输出放大100倍
例3 多级含负反馈差动放大电路
电路如图所示
这里需要复习一下差动放大器的一些知识,我们一点点分析这个电路,因为这个电路基本上就是运放内部的电路,学会这个电路能够加深对运放的理解。
首先判断正负输入端:
我们从差动放大输入端看进去,同相输入端最后引起输出电压升高,反向输入端引起电压降低,还要注意一点输入端两个信号是反向的。
正负输入端知道了我们来看是否负反馈,输出端经过一个电阻接到反向输入端,这个电路很容易看出来是一个标准同相比例放大电路。
使用大运放法已经分析完毕。
接着我们来分析内部电路
第一级差动放大电路,上下两端都用了一个恒流源代替RC和RE,原因我们之前讲过(差动放大器章节),恒流源负载具有静态电阻低,动态电阻大的特点。动态电阻大能够显著提高增益并且维持静态工作点不变(与接一个同阻值的电阻相比)。
第二级是由第一级差分放大电路的单端输出接到一个PNP管组成共射放大电路,后一级再接一个射极跟随器,但这种形式我们貌似没有见过。
先看下面这个电路的区别
左侧是恒流源负载代替右侧普通单管放大电路。我们知道之前学的两部件串联图解法,我们把这两个输出特性曲线图都画出来。
在TINA中使用直流分析,控制VF5的电压,看T11和T10的IC电流就能画出曲线图。
下面这个图是左边恒流源的输出特性曲线
可以看到两个曲线的交点在5V处,因为这个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我们刻意调的,上面这个红色曲线斜率就代表RC
下面这张图是源电阻接入的曲线
可以看出恒流源电路的动态电阻远大于普通电阻。电路增益被极大提高。
回到第二级电路,忽略两个二极管,我们发现这个接法就很熟悉了,下面的NPN管做为恒流源提高增益,上面PNP管是红色曲线,微小改变它的基极电压,这个红色曲线会上下移动,由于绿色曲线斜率很大,导致在很小的电流变化范围内,电压变化巨大。
第三级是互补推挽电路,作为射极跟随器做输出端(输出电阻小,增益为1),NPN管产生正波形,PNP管产生负波形。
如果我们不加这两个二极管,会产生下面的现象。
输出产生交越失真现象,这是因为三极管BE极有0.7V的导通压降,所以在最后一级在<-0.7,+0.7>之间有一个死区,在这个区域内后级三极管不导通。
我们加入两个二极管,使其在静态时让后级的两个三极管处于饱和导通状态,二极管的0.7V压降大约满足三极管的BE极压降。
这个输出的交越失真就会被抵消,但是也不能保证完全抵消,因为不能保证二极管压降严格等于三极管BE压降。
至此离分析完这个电路还差最后一点,就是在第二级的电容C2,为什么要加这个C2?此时还解释不了,只能说是为了提高电路稳定性添加,不然会产生自激振荡。后面再慢慢学。
例4 基于光电耦合器的隔离放大电路
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,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感光晶体管集成在一个一个密闭隔光腔内。晶体管集电极电流受控于二极管发光强度,这是核心原理。
光耦一般用于数字信号的隔离传输,即两个系统之间的供电是没有电气联系的,相互浮空,能够耐受足够高的电位差,且信号能够在两个系统之间传递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保护后级、抵抗共模干扰、提高可靠性。
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和严重的非线性,直接使用光耦传输模拟信号是困难的。使用运放负反馈可以巧妙克服,如下图所示
先用虚断虚短法解:
判断反馈极性,对A1来说,输出信号通过两个发光二极管一个感光三极管接入同相输入,假设输出电压增加,发光二极管电流增加,三极管集电极电流增加,这个三极管接法类似共射放大电路,所以集电极电压减小,是一个负反馈。A2更不用说了,一眼同相比例放大。
虚短成立,U3=U2=U1,先断开C1。由于OC1、OC2高度对称,加上它们都是共射极接法,所以,只要两个电源压差相同,那么两个管子的Uce完全相同。
输出
使用大运放法解:
(暂时有点没懂)可将运放A1和0C2、0C1、T1和R2组成的整个电路视为一个大
运放,由于增加的这些电路起到了反相作用,可将A1的正输入端视为负输入端,而负输入
端为正输入端,这就是一个跟随器。
电容C1作用是在高频工作下加快反馈通路的建立,因为光耦存在延时,高速下容易工作异常。
环路方程法
最一般最普通方法,不管什么电路用这个方法一定能解出。
例1 单管含反馈放大电路
环路方程法:画出电路的完整反馈环路,列出环路的全部节点方程然后求解。
等效电路图
列出b点和c点的节点方程求解(推导复杂略)
例2 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器
还有一类运放是电流转电压型运放,正输入端是一个高阻输入、低阻输出的跟随器,跟随器输出阻抗为
找到环路列出方程
整理可得:
可以发现与CFA型运放类似,但是实际中不能随意替换。
CFA有更好的频率特性,能实现高增益宽带放大,有较大压摆率。
CFA不遵循“增益带宽积为常数”
CFA电路对外部电阻要求比VFA严格
CFA两个输入端结构完全不同,利用运放对称性做出的电路就不能用。
频率特性上,在滤波器设计中,要更换运放为CFA,必须缜密考虑。